尼希米記12章27至47節(黃紹姬牧師)
27 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,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,要稱謝、歌唱、敲鈸、鼓瑟、 彈琴,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。 28-29 歌唱的人從耶路撒冷的周圍和尼陀法的村莊與伯‧吉甲,又從迦巴和押瑪弗的田地聚集, 因為歌唱的人在耶路撒冷四圍為自己立了村莊。 30 祭司和利未人就潔淨自己,也潔淨百姓和城門,並城牆。 31 我帶猶大的首領上城,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,排列而行:第一隊在城上往右邊向糞廠門行走, 32 在他們後頭的有何沙雅與猶大首領的一半, 33 又有亞撒利雅、以斯拉、米書蘭、 34 猶大、便雅憫、示瑪雅、耶利米。 35 還有些吹號之祭司的子孫,約拿單的兒子撒迦利亞。約拿單是示瑪雅的兒子;示瑪雅是瑪他尼 的兒子;瑪他尼是米該亞的兒子;米該亞是撒刻的兒子;撒刻是亞薩的兒子; 36 又有撒迦利亞的弟兄示瑪雅、亞撒利、米拉萊、基拉萊、瑪艾、拿坦業、猶大、哈拿尼, 都拿著神人大衛的樂器,文士以斯拉引領他們。 37 他們經過泉門往前,從大衛城的臺階隨地勢而上,在大衛宮殿以上,直行到朝東的水門。 38 第二隊稱謝的人要與那一隊相迎而行。我和民的一半跟隨他們,在城牆上過了爐樓,直到寬牆; 39 又過了以法蓮門、古門、魚門、哈楠業樓、哈米亞樓,直到羊門,就在護衛門站住。 40 於是,這兩隊稱謝的人連我和官長的一半,站在 神的殿裡。 41 還有祭司以利亞金、瑪西雅、米拿民、米該亞、以利約乃、撒迦利亞、哈楠尼亞吹號; 42 又有瑪西雅、示瑪雅、以利亞撒、烏西、約哈難、瑪基雅、以攔,和以謝奏樂。歌唱的就大聲 歌唱,伊斯拉希雅管理他們。 43 那日,眾人獻大祭而歡樂;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,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,甚至耶路撒冷中 的歡聲聽到遠處。 44 當日,派人管理庫房,將舉祭、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,就是按各城田地,照律法所定 歸給祭司和利未人的分,都收在裡頭。猶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職,就歡樂了。 45 祭司利未人遵守神所吩咐的,並守潔淨的禮。歌唱的、守門的,照著大衛和他兒子 所羅門的命令也如此行。 46 古時,在大衛和亞薩的日子,有歌唱的伶長,並有讚美稱謝神的詩歌。 47 當所羅巴伯和尼希米的時候,以色列眾人將歌唱的、守門的,每日所當得的分供給他們,又給 利未人當得的分;利未人又給亞倫的子孫當得的分
(筆錄者是出生於祭司家族的撒迦利亞,除了獻祭和教導律法書,他也是吹奏號角的樂手。)
在神的恩典下,我們剛剛完成了感恩奉獻禮,全城百姓都大大歡喜快樂。為了見證這場盛事, 自城牆建成後首次舉行的感恩奉獻禮,我記下當日的情節,以及我的感受。
【進場】
這場感恩奉獻禮由進場開始,不過這個進場儀式是
在戶外進行。有兩隊人參與,他們分別行走兩條
路線。他們先在谷門集合,然後一隊人逆時針方向
往南走,另一隊人順時針方向往北走;一直步行到
聖殿匯合,然後便與會眾一起敬拜神。
我是往南走的那隊人,在文士以斯拉和首領何沙雅
的帶領下,我和十多位樂手一起吹號和彈奏樂器,
浩浩蕩蕩地前行。我們經過糞廠門、泉門、大衛城
的臺階、大衛宮殿、水門,直走到聖殿。沿途上,
當百姓聽到音樂聲,便一家大小離開家園,朝著
聖殿方向前行。另一隊人由省長尼希米帶領,
與另一批樂手、官長和領袖往北走,他們途經
爐樓、寬牆、以法蓮門、古門、魚門、哈楠業樓、
哈米亞樓、羊門,直走到聖殿去。
【讚美】
當我們與另一隊人在聖殿相遇時,大家都十分興奮,隨即便帶領百姓敬拜神;這段敬拜時間有
多久,我記不了,因為整過聚會都令人感動和興奮,氣氛也十分激昂和澎湃。若按傳統,只有
男人進入聖殿,不過,這場感恩奉獻禮卻有點不同,婦女和孩童也可以參與。換言之,我能夠同妻子、孩子一同敬拜神,真是難得。在會中,我們一起高唱詩歌﹕
「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,我們好像做夢的人。我們滿口喜笑、滿舌歡呼的時候,外邦中就有人說﹕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﹗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,我們就歡喜。」(詩一二六1-3)
當我們歡喜快樂地高唱「神為我們行了大事﹗」,心裡卻有著不少感受﹕在我們沒有想過的情況
下,仍然四散在不同地方生活時,神為我們行了大事;當我們被敵人嗤笑、譏諷、攻擊,神為
我們行了大事。當看到孩子們歡喜快樂地唱歌時,我盼望他們不要忘記神奇妙可畏的作為。這場
敬拜的聲音,詩班員的歌聲,樂手們(吹號、敲鈸、鼓瑟、彈琴)奏出的樂器聲,響遍整個耶路
撒冷城,全城皆震動。
另一個令我感動的地方,就是所有聖殿事奉人員難得有機會相聚。在被擄時期,祭司、利未人
已經散落在不同地方,他們卻分別在不同時段回歸耶路撒冷。有些在所羅巴伯時期回歸,有些在
以斯拉時期回歸,有些在尼希米時期回歸。誰不知,這場感恩奉獻禮締造了一個重逢的機會,
讓各散東西的利未人一同相聚、一起事奉神。當大家相遇時,既興奮、又感慨。看看各位樂手,
大家都老了,體力不及以前了。礙於缺少操練,大家的彈奏技術生疏了。此外,大家的手不但
粗糙了,更帶有不少疤痕,這些都是在修葺城牆時留下的印記,大家曾經用不少力氣扛抬材料,
更要拿槍、盾牌和弓。雖然這樣,大家仍盡情投入唱詩和彈奏樂器,若仔細聆聽,歡呼的歌聲
承載著不少艱辛、歷煉的故事,這些都是非言語所能表達的情懷,詩歌的歌詞記錄著我們這代人
一起走過的日子。被擄、回歸,確實好似發了一場夢。
數十年被擄的生活,縱然帶來不少轉變,但我們仍看重聖殿的事奉,並堅守著祭司、未利人這個
尊貴的身份,我們沒有忘記摩西的教導,以及大衛王朝所定立的禮儀和制度。在感恩奉獻禮前,
我們所有事奉人員都先行潔淨禮,將自己分別出來,以聖潔的生命事奉神。
【獻祭】
整場感恩奉獻禮都能有秩序地進行,祭司、利未人各按其職事奉,眾百姓投入敬拜神,歡欣雀躍 地歌唱。奉獻禮的高峰,就是百姓的回應,這回應帶來行動;他們按照律例的教導,向神獻祭。 管理庫房的利未人,將百姓所呈獻的收在庫房,也將祭司、利未人當得的分給他們,供應他們 所需。經過多年的被擄生活,我和眾弟兄們不再為口奔馳了,我們可以專心在聖殿裏事奉,帶領 百姓敬拜神,教導他們明白神的律例典章。
反思
1. 這幾年,移居海外的華貴人回港時也回來崇拜,有些更繼續事奉;也許他們有著撒迦利亞的
感受,我們會否對他們有多一點的理解?
2. 「眾人獻大祭而歡樂 ;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 ,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 ,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
聽到遠處。」(v.43)
「歡樂」密集地出現在一節中,讓我們感受到歡樂的氣氛,這份歡樂不是人為,是「神使 ...」,
更不是音樂營造出來,卻是參與聚會的人因經歷過神奇妙的作為,從心底發出的感恩和讚美。
神的作為不難明白,即使是婦女和孩童都明白。弟兄姊妹,崇拜的氣氛並不在於﹕有沒有喜愛的
音樂和詩歌、喜歡的講員、想見的人,而是在於敬拜者與神的關係,他們有沒有經歷神;有沒有
將生命的主權交托給神;有沒有在困難、迷惘、失落、不安時,仍然堅持相信和等候神;有沒有
為著主,甘願離開罪惡、放下自我;換言之,我們越能經歷神、貼近神,我們便會有一份雀躍、
渴慕的心去敬拜神。
3. 崇拜的高峰,不是停留在當時當刻的氣氛和感動,而是人的回應,這包括生命的回轉,和行動
上的回應。
4. 這場感恩奉獻禮締造一個機會,讓不同年代、不同地域、不同崗位的利未人相聚在耶路撒冷
聖殿事奉和敬拜神。2026年華貴堂將進入35周年,若散居在不同地域的華貴人能一起再次相聚
敬拜神、事奉神,相信將會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場景。大家期待嗎?
祈禱
天父,感謝祢讓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感恩奉獻禮,省長尼希米清晰地記下每位事奉者的 名字,他記念他們。同樣,我們每個禮拜都有不同的崇拜,當中也有不少弟兄姊妹參與, 願他們渴慕敬拜和事奉祢,也願祢記念他們在各方面的付出﹕時間、才幹、恩賜、金錢、 愛心 ……。最後,願他們與祢有美好的關係,並常常在祢裏面,經歴祢的同在、帶領、 愛護、管教、赦免、保守,並因著祢在他們身上所行的大事,向祢發由衷的歡呼和讚美。 阿們。
